暑假裡,校園裡又有新鮮事。
不只是草比較長,落葉比較多,落葉堆裡還有這個。
你覺得像什麼,我是直覺的想到像墾丁海邊的衝浪板。
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
這是鳥大便嗎?
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
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
日偏蝕
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
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
空氣槍
空氣槍是一種應用壓縮空氣的玩具,課本裡建議用橘子皮,但是學期進行到這個單元時都已經五六月了,橘子皮恐怕不好找。有沒有校園裡隨處可得的材料呢?
樟樹子很不錯,五六月時,果實大小和吸管口差不多,所以能和吸管完全密合,圓圓的樟樹子用來做空氣槍的子彈剛剛好,但還是要提醒學生不要對著人射擊。
其實吸管也是要特別挑過的,最便宜的太細,喝珍珠奶茶的太粗。把吸管尖的一端剪平,以免刺到手,用大約半張衛生紙把吸管一端封閉填實,沾水後用竹筷子來回戳以下,可以更密實。總之要做到滑順好推,又不漏氣。
吸管的另一頭,就是挑選大小適當的樟樹子,往吸管口塞進去,這就是空氣槍的子彈。因為樟樹子稍有重量,發射出去之後,因為慣性的作用,可以飛得比較遠,初速也蠻快的,所以要小心,避開其他人,以免誤傷同學。
這樟樹子等到六月底時,大部分都太大了,就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來當子彈。
空氣槍的玩法很簡單,就是用竹筷子把衛生紙往吸管裡推,吸管內的空氣受到壓縮,累積能量,等到能量夠大時,就可以把樟樹子推射出去。
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
竹節蟲卵孵化了
這一次孵化的卵是五月五日收集起來的,到了今天看到了罐子裡有小蟲爬來爬去。整個卵期大約是一個月。孵化出來的幼蟲頭部不含觸角到腹部末端大約2公分,觸角長約1.5公分。外形和活動方式都和成蟲一樣。
其實在前幾天就陸陸續續的發現卵有些變化,原本長橢圓形的卵好像爆開的玉米花,猜想是不是罐子裡太潮溼,發霉了。本來對這一罐子的卵不抱任何希望了,雖然照顧起來不費事,太乾的時候噴些水,保持微溼的狀態,但是一個月的時間也真是夠久的的了。
這一天在飼養成蟲網子裡的卵也孵出一隻幼蟲,網子的環境和罐子完全不同,偶爾噴水,通風良好,很難保持微溼,但是也孵出了幼蟲。而且尚未孵出的卵並沒有像罐子裡的卵有的爆開了。所以可以再持續觀察孵化的狀況
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
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
把空氣在水中放出來變成什麼?
把瓶罐倒放入水槽中,再慢慢傾斜,讓瓶罐中的空氣跑出來,這時你看到了什麼?沒錯,就是氣泡。
只要遇到要用到水的實驗,同學們就特別的興奮,得先再三叮嚀,別把實驗當成遊戲了。
在這個地方可以提醒同學觀察瓶罐中的水平線。不少同學還以為瓶中的水平線會和瓶罐一起傾斜,於是會畫出像是傾斜的水平線。
比較細心的同學也會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倒放在水槽中的瓶罐,如果裝了水,再把它提起,只要不離開水槽水面,瓶罐裡的水就不會流走。這是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
原來要用大氣壓力來解釋,只要瓶罐不離開水面,和水槽的水就是一體的,瓶罐的水要是往下流入水槽,水槽的水面一定要上升,但水槽的水面受大氣壓力的作用,無法上升,所以瓶罐的水就流不下來了。大氣壓力的力量有多大呢?大約是每平方公分有一公斤的力量,如果水槽的長寬都是30公分,面積就是30X30=900平方公分。也就是有900公斤的力量壓著水槽的水面。你說大氣壓力大不大呢?
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
讓台灣發光 - 給曾依晴一票
今年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(Intel ISEF),台中女中學生曾依晴以「麵包蟲體內分離出可分解保麗龍之菌種」獲微生物學科首獎。英特爾接著舉辦網路票選,希望曾依晴同學可以進入前三名。
因為在觀察昆蟲這個單元裡,我們也養過麵包蟲,觀察牠的生命週期和變化。以往這個單元,都是養蠶寶寶,可是蠶寶寶食量大,每每為了找桑葉傷透腦筋。因緣際會下,去年在校園的枯木堆裡找到俗稱麵包蟲的擬步行蟲,又在網路上找到台中市大仁
國小發現麵包蟲與保麗龍的特殊關係。發現麵包蟲的雜食性,生命週期短,很適合學生飼養觀察,所以也開始了麵包蟲的飼養。
所以請同學們幫曾依晴加油,也幫台灣加油吧!投票截止的美國時間為六月一日,台灣時間是六月二日中午十二點止。
投票教學
投票網址 http://www.inspiredbyeducation.com/vote
因為在觀察昆蟲這個單元裡,我們也養過麵包蟲,觀察牠的生命週期和變化。以往這個單元,都是養蠶寶寶,可是蠶寶寶食量大,每每為了找桑葉傷透腦筋。因緣際會下,去年在校園的枯木堆裡找到俗稱麵包蟲的擬步行蟲,又在網路上找到台中市大仁
國小發現麵包蟲與保麗龍的特殊關係。發現麵包蟲的雜食性,生命週期短,很適合學生飼養觀察,所以也開始了麵包蟲的飼養。
所以請同學們幫曾依晴加油,也幫台灣加油吧!投票截止的美國時間為六月一日,台灣時間是六月二日中午十二點止。
投票教學
投票網址 http://www.inspiredbyeducation.com/vote
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
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
水蠆羽化了(麻斑晏蜓)
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
蟬-夏天來了
這張照片拍攝於5月13日,最近下課時小朋友會到花圑裡圍著大樹,仰著頭,仔細尋找。到底在找什麼呢?原來就是在找蟬殼,蟬殼就是蟬羽化後留在樹上的幼蟲外皮。蟬的一生也是很有趣的昆蟲,牠大部份的時都以幼蟲的形態待在土裡,依附在樹根,以口器刺穿樹根,吸食樹的汁液,等到夏天到來,就爬出地面到樹上羽化變成成蟲。成蟲的壽命很短,也是以樹汁為食。
17年蟬之謎 在北美洲有一種十七年蟬、也有十三年蟬,這些蟬會在地底下待上17年或13年之久,羽化為成蟲之後卻又只有不到二週的壽命。有趣的是這17和13都是數學的質數,所以也叫質數蟬,科學家對質數蟬的生命週期覺得很有趣所以做了研究,有一本書同學可以去借來看看。
參考網站:17年蟬的生命奧祕
17年蟬之謎 在北美洲有一種十七年蟬、也有十三年蟬,這些蟬會在地底下待上17年或13年之久,羽化為成蟲之後卻又只有不到二週的壽命。有趣的是這17和13都是數學的質數,所以也叫質數蟬,科學家對質數蟬的生命週期覺得很有趣所以做了研究,有一本書同學可以去借來看看。
參考網站:17年蟬的生命奧祕
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
雙斑長腳蜂
5月12日在校園的龍柏上老師們採下了一個蜂巢,直徑大約4-5公分。蜂巢中大約有三十個蛹室,蛹室可以看到白色的蓋子,那是幼蟲為了化蛹所吐出的絲所織成的。圍繞著蛹室的還有大約20隻的幼蟲。採回來的蜂巢已經不見任何的成蟲。
到了13日早下,從蛹室裡羽化了兩隻成蟲,查看成蟲的特徵,是常見的「雙斑長腳蜂」,在胸背上靠近腹部的地方,有兩道縱向的黃色斑紋。剛羽化的成蟲不太活動,靜靜的趴在蜂巢上,有時也會在蜂巢上四處探查。
每節下課都去觀察成蟲的活動力,可以漸漸的感覺到成蟲的活動力變強,觀察者相當靠近時,成蟲會有警戒的動作,轉身面向靠近蜂巢的物體,並且拍動翅膀。
這兩隻成蟲的觸角在外觀上有些不同,一隻的觸角末端彎曲像勾子,另一隻則是平直狀。其中一隻在下午的時候終於飛出去,但是沒有再回來。
14日又羽化了兩隻成蟲,觸角都是像勾子的,到了下午又飛走了一隻。
除此之外蜂巢中還有大約20隻的幼蟲,幼蟲住在蜂巢裡,像是泡在蜂蜜中,羽化的成蟲有時會鑽到裡面,不知道是不是在搶食蜂蜜。因為成蟲沒有外出採食,這些幼蟲沒有食物供應,應該很難活到化蛹。但是15日早上看到一隻幼蟲吐絲結繭,正在製作蛹室,也許有些已經是終齡的幼蟲了。
15日下午剩下的二隻成蟲全都飛走了,飛出去的成蟲都沒有再回來。
實驗室觀察的結果是雙斑長腳蜂並不主動攻擊人,但是不代表野外的情境,也許在野外時,蜂巢的組織比較完整,或是繁殖期的維生本能,都可能令長腳蜂有不同的行為表現。
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
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
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
草地裡的提琴手
不知名的鞘翅目幼蟲和蛹
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
竹節蟲產卵了
今天上課時,四乙的同學發現養竹節蟲的網子上有一粒粒的東西,仔細一看,原來是竹節蟲的卵粒,卵粒的大小大約3公釐,長橢圓形,約30顆。因為不知道牠要產卵了,沒放泡綿讓牠產在上面,所以竹節蟲沿著支撐網子的布條產卵。老師臨時向護士阿姨要了兩塊紗布沾溼,把一部分的卵粒取下放在紗布上。其餘的卵粒因為在縫隙中,很難取下,就沒辦法了。
竹節蟲和牠產下的卵,竹節蟲在網子中不太移動,除非是受到驚擾,才會擺動身體,模仿風吹動樹枝的模樣。受到更大的騷擾,才會開始爬行或展翅飛行。
竹節蟲在昆蟲的分類裡自成一目,叫做竹節蟲目,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,一生經過卵、幼蟲、成蟲三個階段。身體綠色或褐色,會隨著環境改變,也善於擬態成樹枝。此外還有種激烈的自我保護的機制,遇到危險時會切斷自己的腳。在幼蟲時,斷腳比較容易再生。
竹節蟲的糞便和卵有些相近,但出現的位置不一樣;糞便會隨便排放,卵則會附著在網子上。仔細看還是看得出來兩者的差別,你看出來了嗎?
同學們有個疑問是網子裡只有一隻竹節蟲,為什麼沒有文配也會產卵。原來竹節蟲是行「孤雌生殖」,只要是成熟的個體(成蟲),就能繁殖後代,所以牠的繁殖力也算是很強的,不想飼養的時候可不能隨便野放。自然界裡像竹節蟲這樣行「孤雌生殖」的昆蟲,還有蚜蟲。
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小毛蟲與馬利筋
在生態池旁的三角花圃裡,長著一種叫馬利筋的草花,不知怎麼的葉片都不見了,只剩光秃秃的枝條。好奇的小朋友在花圃裡找尋校園裡的小動物,意外的發現了一隻隻黑白條紋,夾雜黃色斑點的小毛蟲,仔細看毛蟲身上還長著六根小肉刺。身上的色彩這麼鮮豔,難到不怕被早起的小鳥發現,吃到肚裡嗎?
原來這一身彩衣是大有學問的,叫做警告色。但是要警告什麼呢?該不會小鳥也怕起這小毛蟲。正是,因為馬利筋是有毒的植物,小毛蟲吃了它並不會中毒,而且還把毒性留在體內,做為牠的保命符,誰要是敢吞了牠,就算不能同歸於盡,也要渾身不舒服,永遠記得這樣的小蟲吃不得。
小毛蟲哪裡來,是土裡爬出來的嗎?當然不是,也不會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,而是蝴蝶媽媽飛呀飛呀的,找呀找呀的,才找到這小毛蟲愛吃的馬利筋,小心的在葉片中間產下一顆顆的卵。這卵有多大呢?其實應該說有多小呀!答案是比漢堡上面的白芝麻還要小一號,若不蹲下來仔細找,準會以為蝴蝶媽媽只是到處在休息。
小毛蟲每天吃,身體一天一天大,啃光了葉子,開始吃花苞,連莖皮也不放過。五六隻大大小小毛蟲全住在馬利筋上。沒了葉子,大家一起餓肚子。不巧天空下起了雨,雨水不大也不小,卻也一連下了好幾天。沒了食物又淋雨,小毛蟲全不見了。其實也不必難過,大自然本來就是這樣,不一定每隻毛蟲都能活到變成蝴蝶,千辛萬苦活下來的,總有機會在蛹中蛻變成美麗的樺斑蝶,再回到生熊池旁的三角花圃。
不速之客
教室外的水槽本來有一些大肚魚和水生植物,方便學生觀察。就在星期一學生們看到了水槽裡多了一隻水蠆(ㄔㄞˋ),水蠆是蜻蜓的幼蟲。
觀察這隻水蠆有趣的地方是,牠可以很快速的在水中活動,一溜煙的竄走,真的只留下一團被快速翻攪水底爛泥激起的混濁。但是你盯著牠看的時候,牠可不會隨便亂動,因為牠有保護色,靜靜伏在爛泥上,不像大肚魚游來游去。牠要捕食的時候也會靜止不動,巧巧地等待獵物靠近,再用牠的下顎快速伸出來捉住獵物。
我把牠從水槽移到教室裡的玻璃缸中,不一會兒學生就看到牠捕食了一隻大肚魚和一隻蝦子。待了兩三天,牠也摸熟了水缸的環境,平時就躲藏在水底的沉木下,學生要觀察時,我才把牠趕出來。受到驚嚇時,牠會游到水缸的角落,避開人。如是躲到苦草中間伏在葉片上,就有幾會看到他捕食,這樣學生們反倒是擔心起大肚魚了。
這是水蠆頭部的特寫:可以看到相連的兩個大大的複眼,還有很短的觸角
這是水蠆的尾部特寫:蜻蜓水蠆是用腹部的直腸鰓在水中呼吸,也可以快速的排水推進,就像水中噴射機一樣,所以可以迅速在水中移動。
因為幼蟲生長的環境和習性蜻蜓的成蟲不同,所以蜻蜓的幼蟲又叫稚蟲,這張特寫可以看到胸部背上的短短的翅芽,羽化後會變成蜻蜓的兩對大翅膀
觀察這隻水蠆有趣的地方是,牠可以很快速的在水中活動,一溜煙的竄走,真的只留下一團被快速翻攪水底爛泥激起的混濁。但是你盯著牠看的時候,牠可不會隨便亂動,因為牠有保護色,靜靜伏在爛泥上,不像大肚魚游來游去。牠要捕食的時候也會靜止不動,巧巧地等待獵物靠近,再用牠的下顎快速伸出來捉住獵物。
我把牠從水槽移到教室裡的玻璃缸中,不一會兒學生就看到牠捕食了一隻大肚魚和一隻蝦子。待了兩三天,牠也摸熟了水缸的環境,平時就躲藏在水底的沉木下,學生要觀察時,我才把牠趕出來。受到驚嚇時,牠會游到水缸的角落,避開人。如是躲到苦草中間伏在葉片上,就有幾會看到他捕食,這樣學生們反倒是擔心起大肚魚了。
這是水蠆頭部的特寫:可以看到相連的兩個大大的複眼,還有很短的觸角
這是水蠆的尾部特寫:蜻蜓水蠆是用腹部的直腸鰓在水中呼吸,也可以快速的排水推進,就像水中噴射機一樣,所以可以迅速在水中移動。
因為幼蟲生長的環境和習性蜻蜓的成蟲不同,所以蜻蜓的幼蟲又叫稚蟲,這張特寫可以看到胸部背上的短短的翅芽,羽化後會變成蜻蜓的兩對大翅膀
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
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
昆蟲數位化博物館 - 蟲蟲總動員
昆蟲數位化博物館 - 蟲蟲總動員
雖然這個網站有些連結失效,有些許久沒更新,但是也還有許多值得一看的部份,推薦給同學的是這個網站中的「昆蟲數位影音」。
網站內容就以昆蟲為主角的影片,把昆蟲的活動用攝影機錄下來,像是孵化、結蛹、羽化、覓食等。雖然每段影片都只有一兩分鐘的長度,但有許多是把原本拍攝的影片以10倍到15倍的速度重製。
昆蟲身形微小,活動迅速。雖然數量龐大,但平常我們不會去特別去注意觀察。昆蟲數位影音就好像是縮小鏡,把我們帶進昆蟲的世界中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